序号 | 等级 | 成果名称 | 主要完成人 |
1 | 一等奖 | 电子出版(理)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| 孔玲君、孙 浩、石利琴、向美霞 |
2 | 一等奖 | 数字化医疗仪器教学改革 | 乐建威、莫国民、朱政康、胡 平、董冠群 |
3 | 一等奖 | 光电信息实验中心建设 | 杨永才、冯兴华、穆平安、徐伯庆、张风登 |
4 | 一等奖 | 《法律基础》课程建设与法律素质教育 | 陈大文、石 红、黄乐妹、徐丽朱、阎向阳 |
5 | 一等奖 | 《电子商务概论》课程建设与创新 | 杨坚争、时启亮、郭建全、张 辉、张宝明 |
6 | 一等奖 | 经管类学科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| 李好好、陶 田、朱建国、孙克任、周昭雄 |
7 | 一等奖 | 传热学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改革 | 杨 茉、余 敏、卢 玫、崔晓钰、章立新 |
8 | 一等奖 | 新发展阶段下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再造实践 | 李 春、姚 俭、徐志培、李 芳 |
9 | 一等奖 | 学分制下分层次教学及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| 陈敬良、李 春、姚 俭、徐志培、李道康 |
10 | 二等奖 | 大众化教育阶段出版印刷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| 滕跃民、徐 东、荣叔安、陈 洪、徐翠微 |
11 | 二等奖 | 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材及助学软件 | 琚立华、金立军 |
12 | 二等奖 | 医用检验仪器课程改革 | 朱根娣、钱 锋、葛 斌、胡兆燕、谢海明 |
13 | 二等奖 | 药剂设备专业教学改革 | 孙怀远、廖跃华、丁 皓、何荣荣、沈力行 |
14 | 二等奖 | 建立学校运动队发展机制,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| 倪 伟、毛伟琴、俞 峰、张 冬 |
15 | 二等奖 |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应用型 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| 黄 晨、于国清、王 瑾、金 宁、邹志军 |
16 | 二等奖 | 扩招形式下稳定和提高数学课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| 张卫国、王美娟、蔡康盛、刘锡平、李宝庆 |
17 | 二等奖 | 与时俱进,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| 王美娟、苏文悌、叶亚盛、李宝庆、蔡康盛 |
18 | 二等奖 | 培养机械应用型人才现代化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| 杜宝江、张志忠、李郝林、蒋明明、樊堂堂 |
19 | 二等奖 | 交叉复合型专业——工业工程新专业建设 | 叶春明、钱省三、吕文元 |
20 | 二等奖 | 加强职业技能实训,培养现代制造业紧缺人才 | 陈廷雨、朱、莉、冯鹤敏、孙锡红、姜琳琳 |
21 | 二等奖 | 以工程性、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,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 | 居滋培、许伟明、邹、轩、熊晓君、徐、军 |
22 | 二等奖 | 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| 樊一阳、吴满琳、叶春明、林 凤、罗鄂湘 |
23 | 三等奖 | 灰领技能实践性教育 | 殷金华 |
24 | 三等奖 | 应用文写作教程 | 郝立新 |
25 | 三等奖 | 排版技术(教材) | 程杰铭、顾 萍、石利琴 |
26 | 三等奖 | 《页面描述语言与格式》(教材) | 孔玲君 |
27 | 三等奖 | 《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》教改 | 朱培勤、郑 风、刘敏娟、熊 敏 |
28 | 三等奖 |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 | 黄 勇、尹今扬、胡永祥、芦 静、石世昌 |
29 | 三等奖 | 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建设 | 李 锐、黄 凯、邱晨鹰 |
30 | 三等奖 | 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| 傅志中、盛建中、林起权、龚崇栋、李 锐 |
31 | 三等奖 | 实践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| 徐鹤翔 |
32 | 三等奖 | 机床夹具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实践 | 徐名聪、李郝林、王新华 陈彩凤 |
33 | 三等奖 | 多项传热学教学实验组合方法及实验箱的开发 | 杨 茉、章立新、潘 舟、黄夫泉、王治云 |
34 | 三等奖 |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| 麦云飞、仲梁维、郑松林、钱 炜、蒋明明 |
35 | 三等奖 | 模拟电子技术及多媒体教学课件 | 刘 牮、钱伟康、郝润科、侯 文、蒋 玲 |
36 | 三等奖 | 中德电气自动化控制原理及系统实验室建设 | 钱伟康、邹 轩、方宗达、杜成涛、许维东 |
37 | 三等奖 | 建筑环境和设备系统多功能实验装置 | 陈剑波、翁文兵、黄 晨、邹志军、王 瑾 |
38 | 三等奖 | 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 | 余 敏、杨 茉、卢 玫、刘宝兴、章立新 |
39 | 三等奖 | 面向21世纪—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建设 | 刘建国、樊堂堂、陈道炯、孙跃东、姚蓉芳 |